内蒙古艺术学院信息公开网欢迎您! 3月26日 星期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内蒙古艺术学院 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18 11:01: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内蒙古艺术学院

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内蒙古艺术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八部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着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2.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自治区革命建设改革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等内容纳入相关课程。

三、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综合性艺术院校的独特优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培养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提炼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四、具体举措

1.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一步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逐步建成各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公共通识类课程,要重点建设几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认知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造有特色的体育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课程思政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专业教育课程,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3)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2.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思政”有基础,思政元素较充足,能体现学科优势、教学优势、课程优势的本科专业中遴选部分专业,打造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3.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课程思政要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各类讲堂,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4.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和能力,找准育人角度,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要充分发挥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不断增强课程思政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团队示范作用。明确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鼓励支持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5.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教育部将逐步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高校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我校在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要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建立由学校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联合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处)、研究生部(处)、人事处、团委等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形成特色鲜明,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工作格局。

2.强化工作考核。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3.加强示范引领。面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选树课程思政建设先行单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完善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