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信息公开网欢迎您! 3月26日 星期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内蒙古艺术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实施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2022-06-30 11:34:1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内蒙古艺术学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

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促进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全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艺术院校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基本原则

(一)立德树人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以生为本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我区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学科优势等可利用资源,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

(三)注重实践原则。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进劳动教育方式,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主要内容

(一)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平台,并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开展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化对新时代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实质和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各二级学院、劳动教育中心)

(二)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劳动教育体系设置,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与通识结合、教育与习惯养成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体系。

1.设置全校劳动教育理论课。对全校学生普及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和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作为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补充,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中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特别强调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形成德育、智育、劳育协同效应。劳动教育理论课教学不少于8学时。

(责任单位:教务处、劳动教育中心、各二级学院)

2.组织开展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各二级学院要围绕学科专业特色,在科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增设不少于8学时的劳动教育模块。构建“专业+劳动实践”的劳动育人模式,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促进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以“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竞赛活动为抓手,构建“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的劳动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和具有劳动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招生与就业中心、教务处、劳动教育中心)

3.灵活设立劳动月。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组织劳动知识竞赛、劳动技能大比拼、劳动教育成果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组织开展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治理,培养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劳动月实践教学活动不少于5次。

(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教务处、劳动教育中心、后勤管理处)

4.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组织开展校园绿化养护、道路清洁、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食堂清洁、文明寝室建设、整理图书等劳动锻炼,培养学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劳动意识;结合校内各部门工作需要及学生能力水平,开设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学生劳动自立自强能力;依托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支持学生自主开展面向校园内的公益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每学年劳动锻炼时长不少于4学时。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处、团委、后勤管理处、各二级学院)

(三)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1.制定评价方案。负责全校劳动教育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开展专业劳动教育实践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劳动月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分别制定评价方案,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方法、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2.汇总考核结果。组织劳动教育的部门(单位)分别建立劳动教育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情况,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汇总归档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二级学院根据各部门(单位)评价结果,按照优秀次数大于50%且没有不合格者为优秀,不合格次数大于50%者为不合格,其他情况为合格的规则确定学生评价结果,并将结果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

3.强化结果运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与学生第二课堂、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把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责任单位:教务处、劳动教育中心、各二级学院)

五、组织保障

(一)健全劳动教育领导机制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由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中心)、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各部门/学院主要职能如下: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园劳动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中心)、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劳动教育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教育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后勤管理处负责组织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及日常生活劳动;计划财务处负责劳动教育经费保障。

(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专业教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导师、校外企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支持教师通过挂职、进修等方式参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基层社会实践,提升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加大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成果的培育力度。

(三)健全劳动教育投入机制

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设施、劳动教育场所等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多渠道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四)强化劳动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消除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